從新能源車產業掘金 切末操之過急
自6月1日起,北京將執行電動汽車充電服務費上限收費標準。此前市發改委發布的《關于本市電動汽車充電服務收費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充電服務費按充電電量收取,每千瓦時收費上限標準為當日本市92號汽油每升最高零售價的15%。各經營單位可在不超過上限標準情況下,制定具體收費標準。
這則消息似乎可以激起更多資本投入充電服務的熱情。一年前,國家電網宣布全面放開分布式電源并網工程與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市場、開放四領域引入社會資本(對分布式電源并網、電動跑車充換電實行市場開放,抽水蓄能電站、調峰調頻儲能項目則實行投資開放),但是各路資本對此反響平平。關鍵是,未找到有效的贏利模式。
現在北京開始征收服務費,似乎正是在試圖解決上述問題。依筆者看來,此舉反而可能削弱新能源汽車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新能源汽車的優勢原本在于使用成本較傳統燃油汽車低廉,而在征收充電服務費之后,其優勢毫無疑問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顯然,在新的方案之下,“用得愈多,花在充電服務費方面的鈔票就愈多”。
有關計算表明,按照北京市92號汽油最高零售價6.46元/升、充電服務收費上限標準0.97元/度來計算,純電動汽車百公里平均支出只比普通燃油汽車少20多元。
但如果考慮到電動汽車在全生命周期內巨額的電池更換費用,那么它未必比使用通燃油汽車合算多少。
許多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只是苦于遙遙無期、人山人海的搖號拍牌。
在征收充電服務費之后,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成本不降反增,或讓潛在的新能源汽車消費者望而卻步。另一方面,也可能影響已經建成的公共充電樁的使用效率。本來,建立大量覆蓋廣泛的公共充電樁,是為了方便車主、讓其更多使用。
提高充電服務市場的盈利率的政策發軔初衷無可厚非,但是絕不能急功近利。應當看到,當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普及之后,充電服務更具有廣闊的良好前景。
而眼下,無論是新能源汽車市場抑或還是充電服務市場,均處于初期的開拓階段。
盡管近年來隨著諸多利好政策的疊加效應讓市場漸熱、新能源汽車產業提速,但從汽車產業整體高度打量,它仍在市場培育期。
工信部網站的統計數據表明,根據機動車整車出廠合格證統計,2015年4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9060輛,同比增長1.5倍。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生產4790輛,同比增長119%,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生產1523輛,同比增長92%,燃料電池乘用車生產10輛;純電動商用車生產1781輛,同比增長10倍,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生產956輛,同比增長100%。列入《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前三批的新能源汽車生產7487輛,占4月產量的83%。2015年1-4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3.44萬輛,同比增長近3倍。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生產1.59萬輛,同比增長近3倍,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生產8780輛,同比增長3倍;純電動商用車生產6416輛,同比增長5倍,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生產3330輛,同比增長70%。
咋眼一看,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同比增長速度驚人,但是將之放在整個汽車產業中比較,其所占份額依然很微小。
按照中汽協發布的汽車產銷量數據,4月份汽車生產207.97萬輛,環比下降8.93%,同比增長0.59%,比上年同期回落8.25個百分點;銷售199.45萬輛,環比10.98%,同比下降0.49%。1-4月,汽車產銷828.08萬輛和814.48萬輛,同比增長4.12%和2.77%,比第一季度回落1.14個百分點和1.1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4.87個百分點和6.30個百分點。
這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占比僅為4/1000左右,比例依舊偏小。距離《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提出的“爭取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萬輛到2020年超過500萬輛”的雄偉規劃目標,差距巨大。
影響新能源汽車產銷的是,除了地方性的電動汽車充電服務收費政策,還有國家層面的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機制。
2015年的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在2013年標準基礎上下降10%,地方補貼也將相應遞減。不久前,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等四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明確指出:2016年新能源汽車補貼細則以及未來2017-2018年和2019-2020年退坡幅度為20%和40%。
補貼退坡機制帶來影響,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挑戰。
比起征收充電服務費更重要的當務之急,更應是統一各項標準、加速充電樁的普及。應當注意到,充電標準不盡統一、無法實現規模效應,正是社會資本擔心沒有“錢途”、選擇觀望或者苦苦度日、盈利較少的根源。充電統一標準的缺失,將影響對全球最大市場的充電標準的主導權。再不加速推出自己的新能源汽車標準,必然有將市場拱手于人之虞。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沒有統一的標準,也無法使車企齊心協力的打開國際市場。在海外市場,為五花八門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建立不同的充電設施顯然是不可能的。反過來,這必然影響中國新能源汽車走出國門的競爭力。
科技部、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考核工作的通知》將從5月15日開始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情況進行考查、重點考查各城市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數量、充電設施建設等。希望此舉能夠推動充電標準走向統一。
隨著電動汽車產業的壯大,其必將帶來無限 的商機。關鍵是,現在切莫操之過急,對正在培育期的電動汽車產業殺雞取卵。
更多行業價值資訊瀏覽、分享,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愛電車網官方微信(xevcar)!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我愛電車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我愛電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電話:400-6197-660-2 郵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