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企九成產能過剩?2019年銷量預增超40%

隨著補貼的下降,2019年的新能源產業將會從“政策導向”過渡到“市場導向”。長期從事汽車研究的業內人士肖越表示,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增幅將放緩,不過預計增幅將超過40%。

新能源車企九成產能過剩?2019年銷量預增超40%

2019年國內汽車市場將停止增長,增速預計為零。但對于新能源汽車而言,機遇還不少。

數據顯示,2018年前11月,新能源車銷量同比增長68%,達103萬臺,突破100萬臺大關,意味著我國的新能源車市場的正式興起。

新能源車企也成為市場的寵兒,2018年9月,蔚來汽車和北汽新能源先后上市,而它們又正好展現出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目前的兩種企業發展模式。

然而隨著補貼的下降,2019年的新能源產業將會從“政策導向”過渡到“市場導向”。長期從事汽車研究的業內人士肖越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增幅將放緩,不過預計增幅將超過40%。

新能源車產銷雙雙突破100萬臺

2018年,傳統汽車市場遭受了沖擊,但是對于新能源來說卻是一個增長良好的環境。

“2018年1-11月汽車共計銷售2542萬輛,同比下降1.7%。其中,乘用車銷售2147.8萬輛,下降2.8%;商用車銷售394.13萬輛,增長5%?!比涨罢匍_的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商務部市場體系建設司司長鄭書偉表示,受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居民收入增速放緩消費信心不足、乘用車購置稅優惠政策退出等因素影響,預計2018年全年汽車銷量將出現多年來的首次下滑。

不久前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曾預測稱,2018年汽車銷量預計2820萬輛,同比下降2%,乘用車銷量2350萬輛,同比下降幅度在2-3%左右。2018年汽車市場年度負增長已是“板上釘釘”,也就意味著中國汽車市場將出現28年來首次年度銷量下降。

在傳統燃油車遇冷的情況下,新能源車逆風翻盤。數據顯示,2018年前11月,新能源車產銷量卻同比增長63.6%和68%,分別為105.4萬臺和103萬臺,雙雙突破100萬臺。

這是自2008年我國開始力推新能源車后實現的第一個重要目標,既意味著我國的新能源車市場的正式興起,同時純電動車高達80%的占比,也宣告純電動汽車時代的正式到來。

兩家上市車企的不同理念

新能源車市場卻實現了逆勢上揚,也在資本市場上成就了一些車企。

2018年9月12日,被稱為“中國特斯拉”的蔚來汽車成功赴美IPO,成為中國新造車第一股。無獨有偶,9月27日,北汽新能源借殼SST前鋒以“北汽藍谷”名義在A股上市,成為中國新能源整車第一股。

蔚來汽車從產品概念階段就注定帶有鮮明的互聯網基因。創始人從互聯網行業起家,深耕汽車行業,從汽車互聯網垂直媒體進軍汽車制造業??梢哉f造車只不過是互聯網在汽車行業的一次新的應用。從汽車互聯網垂直媒體進軍汽車制造業。

從企業成長歷程上看,北汽新能源成立于2009年,隸屬于有60年歷史的北汽集團。從產品上看,北汽新能源目前已經有成型的產品序列,到2021年前,還將推出10款新車。

顯然,蔚來做的是生態是社群,汽車只是互聯網接入的入口。官方為 NIO House的定義是:“蔚來車主和朋友們的自由空間”,在這里客戶可體驗到共享辦公空間、咖啡廳、兒童樂園、休息室、看車空間等7大功能。

以北汽新能源為代表的傳統車企,造車是本行,近年來在國家產業政策的積極引導下投身電動汽車大潮??梢哉f發展的模式是政策+市場,體現的是“造車Pus”模式,實質是汽車動力系統的變革。

通過這兩家“電動汽車第一股”在用戶層面的簡單比較,展現出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兩種企業發展模式。

“政策導向”過渡到“市場導向”

然而,就在國產新能源行業春風得意之際,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卻透露,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至少要在今年基礎上再降低30%。新能源補貼將在未來進一步壓縮補貼,而距離取消新能源補貼的一天,或許也不會太晚。

事實上,2014年和2015年的補貼額度相比2013年下降幅度分別為5%和10%。如250公里續航里程車型2016年國補加地補貼共計11萬元,到2018年僅可獲得5萬元左右的補貼。

由此可見,2019年的新能源產業將會從“政策導向”過渡到“市場導向”。

取消補貼后,如何提高新能源核心技術成為了重中之重。對此,商務部發言人稱,中國的新能源市場一直保持著快速增長,除了國家的政策補貼以外,技術進步后帶來的動力電池成本下降也是原因之一,而對于消費者來說,新能源車在各種方面也擁有其獨特優勢。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國家各項鼓勵政策的作用,也有技術進步帶來動力電池等成本下降的因素,還有消費者更加愿意接受和使用新能源汽車的因素。預計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仍將繼續擴大,保持較快增長。

2018年12月30日,長期從事汽車研究的業內人士肖越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增幅將放緩,不過預計增幅將超過40%。

專家觀點

新能源車企九成產能過剩

小型車廠面臨轉行或關門

新能源車企2019年最大的機遇是什么,又有哪些難點和痛點?面對種種疑問,近日,長江商報記者專訪了長期從事汽車研究的業內人士肖越和汽車觀察員肖紅。

長江商報:國內汽車市場負增長,而新能源汽車這邊風景獨好,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肖越:新能源汽車代表企業的未來,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已連續三年蟬聯世界第一。隨著環境污染的不斷加劇,對節能的認識不斷提高,節能減排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而汽車作為重要的“污染源”,理應向清潔能源過度。

長江商報:對于新能源車企而言,2019年最大的擔憂是什么?

肖越:對于車企而言,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日益加重,到現在已經嚴重過剩。新能源汽車產能已達到1200萬輛,但預計全年銷量能達到120萬輛,也就是說有九成產能處于過剩狀態。隨著補貼的退坡,一部分沒有核心硬實力的企業將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肖紅:此前,新能源車企“騙補”現象,對市場影響很大。補貼退坡將直接導致將汽車銷量交給了市場,交給了消費者。首先受到沖擊的將是一些小型汽車廠,這些廠家一直享受著國家的優惠政策,不但能免稅還能享受高額的補貼,一旦沒有補貼只能面臨轉行或者關門的選擇。

長江商報:上市是不是新能源車企的“捷徑”?

肖紅:從資金的角度看,上市必然引來資本角逐,對車企來說有足夠的資金投入研發。不過,上市也不是車企的“萬能藥”,讓新能源車適應市場需求才是立足不敗之地的最好“藥方”。

長江商報:2019年,國內新能源車銷量是否還會大幅增長,漲幅是多少?

肖紅:2019年新能源車銷量增幅將比2018年低,但是整體速度還是保持高速增長。大部分車企都將2019年定為“交付年”,比拼硬實力的日子即將到來。

肖越:2019年對車企來說,提高銷量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隨著汽車銷量大幅增長紅利的逐步消退,市場整體銷量將穩定在2800萬輛。這也意味著,新能源車將蠶食傳統車企的市場份額。不過,從目前看,新能車的市場整體占有率不到4%,2019年可以提高到5%,預計全年銷量達170萬輛左右,同比提高超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