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清教:未來十年內液態鋰電池依然是市場主力軍 下一代電池技術路線料迎高速成長期
電池百人會-電池網11月19日訊(梁小婧 江蘇泰州報道)11月19日,長虹三杰新能源有限公司(下文簡稱:長虹三杰)在江蘇泰興基地舉行戰略與2023年度業務計劃研討會議。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電池百人會理事長于清教受邀出席本次會議,并分享了其關于電池新能源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的相關觀點。
電池新能源產業發展概覽
在頂層設計方面,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構成了我國雙碳目標“1+N”政策體系的頂層設計,提出2030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要達到40%。
《“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政策文件大力支持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儲能等產業發展,政策環境持續優化,企業投資信心持續增強。
在雙碳目標指引下,地方政府也密集出臺各項政策措施,加快推動電池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例如北京市印發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太陽能、風電總裝機容量達到500萬千瓦左右;2030年新增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交通工具比例不低于40%。
于清教介紹,在全球“碳中和”的藍圖下,電力、交通等減碳重點行業正迎來新一輪深度變革,低碳化、電動化、智能化、安全化、高效化的趨勢愈發凸顯。2005年到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1%,跨越了10年時間;2016年到2021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從1%升至10%,歷經5年半,并在2021年9月,滲透率首次突破20%!
乘聯會數據顯示,自今年9月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已連續兩個月突破30%大關。于清教預計,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大概率將達到25%,提前實現國家2025年預定目標。同時,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連續兩個月突破70萬輛,按照這一趨勢,今年全年大概率將突破700萬輛。
“便攜式儲能領域(磷酸鐵鋰電池近來上位)的消費增長潛力值得期待,很多市場都未被開發,但是新進入者也越來越多,未來市場競爭也會加劇?!庇谇褰踢€提到,便攜儲能等細分市場的增量也值得期待。便攜式儲能電源主要消費市場在美國(戶外旅行)和日本(應急救災),合計占80%左右,中國市場僅占5%左右,但是,全球90%以上的便攜式儲能電源是中國企業生產的,并且部分海外的便攜式儲能電源品牌也由中國代工。
在下一代電池技術方面,于清教預計,未來十年內,現有液態鋰電池依然是市場應用主力軍。與此同時,燃料電池、固態電池、鈉電池、釩電池等下一代電池技術路線有望迎來高速成長期,其中燃料電池的普及速度預計更快于其他電池技術。
其中,燃料電池目前年產銷量還處于千輛級別;今年我國3月份剛剛出臺首個《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正加快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建設。
釩電池也處于示范應用階段,其主要是資源優勢明顯,礦產掌握在自己手中,且釩電池中的釩容易回收,是一種資源方面比較可控的儲能技術。
研究機構EVTank、伊維經濟研究院聯合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共同發布的《中國釩電池行業發展白皮書(2022年)》顯示,2021年中國釩電池新增裝機量0.13GW,2022年國內大量的釩電池儲能項目開工建設,預計全年新增裝機量將達到0.6GW,預計2025年釩電池新增規模將達到2.3GW,2030年新增量將達到4.5GW,屆時釩電池儲能項目累計裝機量將達到24GW,當年新增市場規模將達到405億元。
固態電池、鈉電池還未實現大規模量產,但前景向好。
據電池網不完全統計,國內已有7家相關企業獲得30輪融資。具體來看,清陶發展獲9輪融資,輝能科技獲7輪融資,衛藍新能源獲7輪融資,太藍新能源獲3輪融資,恩力動力獲2輪融資,高能時代、中科深藍匯澤各獲1輪融資。
從產業鏈企業的布局動態來看,2023年半固態電池有望實現裝車,全固態電池2025年為小規模量產時間點,全面量產預計需要在2030年前后。
EVTank預計,2030年全球范圍內固態電池的出貨量或將達到276.8GWh,整體滲透率預計將保持10%左右。鈉電池方面,理論市場空間到2026年將達到369.5GWh,但是從目前的應用現狀來看,僅有個別儲能領域的示范項目,兩輪車領域雖已有訂單,估計完全裝機出貨至少在2023年初。
電池新能源產業挑戰分析
于清教認為,保供穩鏈是電池新能源產業鏈企業最緊迫問題。
以碳酸鋰、磷酸鐵鋰等為代表的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對電池企業成本形成了較大壓力。持續反復的全球性新冠疫情影響鋰、鈷、鎳等上游原材料的開采與運輸,地緣政治不確定因素也加劇了資源供應的不穩定性,疊加企業市場炒作等因素,導致碳酸鋰價格大幅上漲。
本輪的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上漲始于2020年7月,當時價格均價不到4.5萬元/噸,目前價格已突破60萬元/噸。兩年的時間,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上漲了逾12倍。
目前成熟的鋰資源開發項目主要集中在西澳大利亞鋰輝石礦山、南美鹽湖以及國內的鹽湖、鋰輝石礦山和云母提鋰項目,鋰儲量主要集中在智利、澳大利亞、阿根廷三國;我國鋰礦主要依靠澳大利亞和阿根廷進口,對外依存度約7成,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的提升,這一比例還將提升。
磷酸鐵鋰價格從2021年年初的不足3.8萬元/噸上漲至目前的約16.5萬元/噸,增幅約3.3倍。
據《中國磷酸鐵鋰電池及磷酸鐵鋰材料行業發展白皮書(2022年)》顯示,2021年,中國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出貨量45.5萬噸,同比增長213.8%,首次超過三元正極材料出貨量。
量價齊升之下,磷酸鐵鋰相關項目投資熱度也快速升溫,今年以來,據電池網統計在內的32個新公布投資項目中,27個項目公布了投資額,總計投資金額約960億元。
據于清教預判:“碳酸鋰、磷酸鐵鋰等電池上游原材料供需錯配,到2023年都不會太輕松?!?/p>
電池新能源產業趨勢展望
關于電池新能源產業趨勢,于清教強調,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一是保供穩鏈成為重點。礦企、材料企業、電池企業、車企……電池新能源全產業鏈“搶礦” 大軍不斷擴員,“資源為王”態勢愈發凸顯。
二是技術創新百家爭鳴。現有液態鋰電池技術以結構創新和技術創新為主;下一代電池重點關注燃料電池、固態電池、鈉電池、釩電池等。
三是細分市場增量巨大。大批有資金與資源優勢傳統能源巨頭、化工巨頭加速向新能源領域轉型,動力電池賽道已較為擁擠,儲能、電池回收等賽道也有較大發展空間,特別是儲能領域(工業儲能、戶外儲能、家庭儲能、基站通訊等),未來市場增速有望趕超動力電池領域。
四是出海布局有望提速。2021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出口發展勢頭持續向好,2022年1-10月我國新能源車出口近50萬輛,動力電池出口逾105GWh。同時,產業鏈企業海外訂單以及海外建廠消息不斷,并積極推進境外上市,鋰電產業已有12家上市公司先后公告籌劃發行GDR,其中已成功登陸瑞交所的有:欣旺達、國軒高科、杉杉股份、科達制造、格林美。
更多行業價值資訊瀏覽、分享,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愛電車網官方微信(xevcar)!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我愛電車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我愛電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電話:400-6197-660-2 郵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