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明高:2020年智能化電動車將實現產業化

我國以動力電器化為核心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及產業化取得重大進步。但仍有部分整車和核心零部件關鍵技術尚未完全突破,與國際領先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產品成本和技術性能還不能完全滿足市場的要求,社會配套體系和政策不夠完善,發展依然受到諸多的制約。以電動汽車智能化和輕量化為代表的新興技術發展迅猛,新一輪技術競爭壓力越來越大。

歐陽明高:2020年智能化電動車將實現產業化

  歐陽明高:尊敬的陳主任、楊部長、楊院士、黃院士,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大家上午好!我想從新能源智能化電動汽車發展的角度來談談今天的話題。

  大家知道,中國汽車產業發展面臨至少三大挑戰,但是我們也找到了三個出路,第一個是汽車產業由大到強轉型的挑戰,第二,排氣污染治理的挑戰和汽車能源安全的挑戰。習總書記去年在上汽考察的時候強調,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所以這就是我們為這件事情定了一個國家戰略的調子,就是汽車強國戰略,就是新能源汽車戰略。中國從“十五”開始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笆晃濉苯又_立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重大項目,布局依然是“三縱三橫”,“十一五”期間新能源汽車從打基礎進入示范考核階段?!笆濉边€是繼續堅持在這個技術體系,同時增加了三大技術平臺,就是基礎設施技術標準和測試評價,“十二五”期間新能源汽車從示范考核到產業化的階段,大家知道在2014年,中央密集的出臺了很多政策,我們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也是去年成立,來推動這個電動汽車的產業化。這是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進程。

  去年我們認為是一個新能源汽車的元年,今年上半年已經接近于去年全年的產量,所以我們今年下半年按照去年下半年的增速,應該比上半年還會更好一點,按照歷史規律,所以總體看,我們2014年是進入家庭元年,從去年的結果看,新能源客車產業化規模世界第一位,遙遙領先。我們形成了總體居于國際領先地位的技術體系和產業鏈,新能源轎車產業化規模居世界第二位,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小型電動產業優勢。2015年,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我們估計今年有望產業規模全方位達到世界第一位,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在補貼政策、基礎設施、技術水平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

  由此我們再看看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我們認為有三大技術變革:

  第一,當然是動力電氣化技術變革,應該說在深入的發展。各類電動動力系統的技術已經全面開始商業化,包括我們認為很難的燃料電池汽車也進入市場,所以應該說今年我們可以認為電動汽車的技術真正是可以產業化的,而且是全方位產業化已經開始。

  我們首先看一下這中間的三大技術:

  第一個,動力電池與純電動汽車的技術。動力電池的綜合性能總體趨勢在今后10年比能量還會有大幅度增長,成本也將會隨著比能量的提升大幅下降,但是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問題會進一步凸顯。大家可以看,這中間我們電池的單體在2025年,也就是10年,這是美國能源部對未來鋰離子電池,我這里說的是鋰離子不是其他的電池,我們現在用的電池,到2025年單體比能量會達到350瓦時/公斤,體積比能量會提升1千瓦時,這是鋰離子電池的性能極限。我們電池系統會達到200—250瓦時/公斤,性能比現在提高近一倍,成本降低50%,達到每瓦時1塊錢左右,應該說我們電池技術還是非??春玫?。除了鋰離子電池我們還有其他的非鋰離子電池技術,也在研發之中,這是我們認為比較有產業化比較靠譜的一種估計。

  在燃料電池汽車方面,燃料電池發動機技術在不斷進步。比如說我們最為關注的燃料電池的波載量,已經從每千瓦1克下降到目前像豐田轎車到0.3克以下,實驗室已經到0.1克,在未來會接近于現在燃油汽車催化劑的波載量,而且燃料電池發動機大家可以看逐步在成熟。

  另外,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用的機電混合裝置也已經成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比亞迪秦成為全球最暢銷的插電式車型之一,總體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同時,在商用車方面,中國特色的深度混合動力系統,節油率達到35%以上,產業規模全球第一。

  這是第一個技術變革。

  第二個技術變革,是結構輕量化技術變革。

  剛才楊部長特意提到了,就是我們的材料、結構和制造工藝。應該說電動汽車比傳統汽車更需要輕量化,更能夠平衡輕量化材料導致的成本上升,更能夠帶動輕量化的規模應用。輕量化與車身電池相結合是一個理想化的目標,可以看出碳纖維車身和鋁鎂合金已經開始應用,同時車身上會逐步增加太陽能薄膜的電池,我們的轉化效率已經達到30%,成本還偏高,10年之內產業化應該會非??春?。

  我們典型的電動汽車,特斯拉電動汽車的輕量化,設計制造方面有重大的變革,而傳統的全承載式車身已經不見了,我們又重新出現了以前最早汽車發展中間曾經有過底盤和車架,中間是沒有了的,現在又回來了,因為我們要放電池,所以形成了真正的電池車量的底盤。而車身不再是完全的承載式車身,承載除了這個車身之外還有底盤的框架,而且全采用了鋁合金。

  另外我們可以看寶馬i3的輕量化技術,也是這樣,采用一個獨立的底盤平臺,車身全部采用碳纖維,這導致汽車整個的生產工藝全部發生革命性變化,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未來輕量化材料和新型車型結構將會導致汽車設計制造體系的重大變革,這種在10年之內也會由在目前的高檔車中間應用逐步的向中級轎車發展。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理想的事情,從用戶的角度,那就是獨立的底盤平臺,然后可以裝不同的車身,我們可以買一個底盤,可以形成SUV、MPV、轎車,而且可以在前頭開、后頭開都可以這樣的局面。

  第三個,就是我們今天討論的主題,車輛智能化技術變革。我們車輛智能化技術變革包含了三個方面、三個階段,第一,我們目前是以駕駛員為中心的主動安全輔助系統,中間我們會有網絡為中心的網聯汽車的階段,再到車輛為中心的自動駕駛汽車,這是美國SAE國際汽車工程學會制定的智能化水平SAE 一級,我們的輔助駕駛,二級集成式循環空駛,三級高速公路的自動駕駛。

  我們可以看到典型的汽車設計,目前是信息化水平,先一階段我們想智能化或者自動佳士得汽車會在2020年左右主要的廠家技術將會就位。

  今天討論最終的主題是車、網和整個的融合。我們認為以電動汽車為儲能終端的能源互聯網、汽車物聯網、信息互聯網將會相互融合,就是說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將能源、信息、物質這三個基本元素全部連起來,這也要靠電動汽車,因為電動汽車跟智能電網的互動是雙向的,既可以儲能作為分布式的能源,也可以往電網回饋電,這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一個核心支柱。

  總結一下,在剛才的現狀和趨勢的分析基礎上我們看到,我國以動力電器化為核心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及產業化取得重大進步。但仍有部分整車和核心零部件關鍵技術尚未完全突破,與國際領先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產品成本和技術性能還不能完全滿足市場的要求,社會配套體系和政策不夠完善,發展依然受到諸多的制約。以電動汽車智能化和輕量化為代表的新興技術發展迅猛,新一輪技術競爭壓力越來越大。

  所以必須加快新能源汽車持續創新,推進我國汽車產業技術轉型升級,這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

  所以目前我們正在制定“十三五”的實施方案,這是“十三五”《新能源汽車》科技發展目標。這是我們目前通過國家科技專家組的總體戰略規劃布局,我們分為四個層次,基礎科學、系統集成、共性核心技術和集成開發與示范,這是我們的核心系統集成還是“三縱”,燃料電池系統、混合動力系統、純電動系統。這是“三橫”,共性核心技術、動力電池和電子管理,我們將對300瓦時/公斤的單體機系統將是我們的重點。第二,電機驅動與電力電子,我們將以新一代寬進代半導體為核心,攻克下一代技術,我們要抓住下一輪的技術變革技術。第三,電子控制與智能技術,就是我們今天說到的智能汽車,我們在汽車電子方面已經有多年的研發技術。另外,在基礎科學方面,包括基礎部件的材料學等。最后是三大支撐平臺。

  這是我們在總體布局下的六條創新鏈,38個重點任務,其中有10個是重中之重的重點任務。

  下面我想結合今天的主題挑其中的一些給大家介紹一下。

  首先,國際汽車智能化技術現狀與國內差距。應該說國際上智能汽車發展迅猛,主要的汽車廠商大概都會在2020年前后自動駕駛的技術將會基本就緒,與之相比中國的差距比較大,無論在技術水平、在基礎設施的規劃、在整個的政策和測試規范等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笆濉逼陂g我們將通過跨行業、跨領域的協同開發,將盡快實現我國自主的智能駕駛汽車平臺技術,應對國際上汽車技術的新一輪競爭。我們建立起完善的智能型新能源汽車研發體系和標準法規體系,促進智能汽車整車和關鍵零部件的產業化。我們將以純電動汽車為平臺,在整個專項中將會是電池、純電動汽車、智能化三個聯合研發。

  首先,我們進行動力電池與電池管理研發,我們2020年的目標是轎車高比能量鋰離子電池達到300瓦時/公斤,壽命達到1500次,成本要達到0.8元,比現在降低50%,系統比能量要大于200瓦時/公斤,比現在提高大約1倍,底下是我們的技術路線圖,當然這中間在動力電池與電動車管理中間我們將會特別的關注動力電池的系統技術,尤其是安全管理技術。

  這是純電動汽車技術研發的2020年目標,我們百公里電耗降低20%,A級車達到12度每百公里,產業化后續時200—250公里的小型純電動汽車,取消補貼也可以跟燃油車競爭,這是我們的一個最重要的目標?,F在我們補貼還偏高,所以必須要到2020年使它達到跟傳統車競爭,這個傳統車競爭不是初次的購買成本,而是包含了整個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因為從目前來看使用成本電動車燃油省很多。我現在開的就是電動汽車,一年節約大概5000塊錢,并且電動汽車在城里操控性非常好,第二,充電非常便宜,所以我個人充滿信心在2020年應該可以跟燃油車競爭。

  從自動化技術來看,2020年的目標是開發出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的平臺技術,電動汽車智能化水平達到SAE三級,就是在高速公路可以無人駕駛,要實現百量級電動自動駕駛汽車、千輛級智能駕駛輔助電動汽車示范運行。

  最后,我做一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未來展望。我們新能源汽車已經走了三步,第一步,我們是搞的大中城市的服務領域各種新能源汽車車型的示范,這個是從08年開始的,奧運會市的,500輛新能源汽車。第二步,我們進入新能源客車、小型電動車、插電式電動轎車投入市場。第三步,我們希望在今年或者最晚明年能夠達到目標。第一年階段我們認為是個產業的醞釀期。第二步是產業的導入期,我們認為導入期結束的一個標準就是電動汽車的銷量占到我們汽車總銷量的1%左右,我們估計這個指標明年應該可以達到,如果樂觀今年年底也可以達到,20萬左右的量就是我們這個目標。然后我們就會進入一個成長期,我們希望在2020年左右全新結構的輕量化純電動轎車、燃料電池汽車、智能化電動汽車會先后進入產業化階段。

  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