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制造”到“智造”:北汽董事長徐和誼的幾點思考

智能制造帶來自主汽車產業機遇,但實現向上突破還面臨很多困難。徐和誼說:“高端技術領域創新能力不足,核心零部件體系相對薄弱,產業鏈協同發展有待優化。這些都是自主汽車產業需要解決的短板?!?/div>

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

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

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是北京科技大學鐵78級學生,在2017東凌經管學院年度論壇演講前,他抒發了一通感慨:很多人有好多母校,我也在其他學校讀碩士博士,而回顧母校,我對北京科技大學的感情最深,在這里學到的知識對我今后人生以及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影響最大。

2017東凌經管學院年度論壇的主題是從“制造”到“智造”:創新與挑戰。徐和誼是主題演講人,1個多小時的演講,讓聽眾對全球智能制造發展情況,以及中國汽車產業向智能化轉變有了較清晰了解。

▇德美領先 中國追趕

德國政府在《德國2020高技術戰略》中提出了工業4.0概念,旨在提升制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及基因工程學的智慧工廠,在商業流程及價值流程中整合客戶及商業伙伴。2013年,德國正式實施工業4.0。

美國分別在2011年和2012年先后提出“先進制造伙伴計劃”和“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建設“智能”制造技術平臺以加快智能制造的技術創新。

2015年5月8日,我國正式印發《中國制造2025》,通過“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

徐和誼說:“我國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汲取德國工業4.0及美國先進制造業的優點,結合了中國實際情況,引領我國汽車產業由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p>

制造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2010年,我國制造業的增加值為13萬億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2015年,500余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有220多種產量位居世界第一,56家制造企業進入2015年世界500強企業榜單,在規模層面迅速壯大。

我國制造業規模雖然很大,但是智能化水平并不高。汽車是制造業中技術水平較高的門類,與德國、美國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徐和誼說:“我國汽車產業處于2.0向3.0進化的過程中。北京奔馳在亦莊有一個發動機生產線,在全世界范圍內真正達到工業4.0水平?!?/p>

發達國家智能化制造發展趨勢已經很明顯。徐和誼舉了前不久參觀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的例子。微軟、亞馬遜等軟件企業與傳統制造業西門子、通用相結合,以云平臺的海量計算能力來推動工業領域全面數字化。新型機器人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協作機器人引領萬物互聯。

▇制造業迫切需要向智能化升級

供給側改革的需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

改革開放幾十年,我國低端制造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比如我國生產的大多數輕工產品能夠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并且出口到全球許多國家。這些輕工產品的技術含量并不高,以價格低廉占領市場。低端制造業已出現了產能過剩的現象,因而迫切需要進行供給側改革,向智能化制造升級,增強我國高端制造業的競爭力。

徐和誼表示:“供給領域的進化有兩個渠道,一是供給與需求的矛盾統一;二是供給體系的自我改進。

個性化消費需求快速發展需要制造業向智能化轉變。過去我國消費具有明顯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現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

徐和誼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以往人們到4S店購買汽車,主要關注價格、配置等因素,現在人們走進4S店可以戴上VR鏡,了解各個部件的配置,選擇自己需要的配置、顏色等?!斑@并不是未來的購買方式,現在已經實現。消費者的個性消費特征越來越明顯?!毙旌驼x說。

我國已沒有低成本優勢,需要向智能制造業升級。低價格是我國產品競爭市場的“大殺器”,如今這種優勢已經消失了?!皷|部發達地區人工成本上漲很快,即使西部地區的企業也沒有人工成本優勢?!?徐和誼說。

徐和誼用一組數字說明了這個問題。北京市工人一年的工資大約5萬元,加上5險1金等其他費用,企業全年的成本“小”10萬元。

“人工成本的上升也為智能制造落地創造了條件?!?徐和誼說。一臺機器人可以“頂”5-7位工人,購買成本約5萬美元,維護費約1.5萬美元,機器人的使用壽命約5年。機器人不知疲倦地工作,既有高效性又能保證品質始終如一。

幾十年前,徐和誼曾在首鋼主抓智能制造工作,但是成效并不顯著?!澳菚r候,大家的工資都較低,比如招收爐前工比較容易?,F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居民都有房,按資產論,每家都是千萬富翁,沒有人愿意去做爐前工?,F在農村人也沒有多少人愿意干。用智能化機器人代替工人顯出優勢?!?徐和誼說。

▇自主汽車邁向智能制造

追求規模效益和控制成本是汽車企業以往一貫的做法,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豐田汽車公司,豐田汽車創造的精益生產理論也被許多企業運用于自己的實踐中,取得了效果。如今,智能制造對傳統制造業進行重新定義,人、應用系統、智能機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聯結與重構,單一鏈條的傳統制造業正在被萬物互聯的網絡化智能制造取代。

智能制造時代來臨,我國自主汽車正在發生顯著變化,強化以消費者為中心,對消費者精準服務,邁出智能制造時代的新步伐?!皼Q策時首先考慮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夠達到,這曾經是我國汽車企業普遍做法,如今,我國自主汽車企業已轉向以消費者的需求為首要考慮因素。從盯住競爭對手轉向盯住消費者的需求?!毙旌驼x說。

我國汽車產業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市場競爭不再局限于傳統汽車制造企業之間,互聯網造車的興起,共享經濟模式成為流行趨勢,使得消費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個性需求特征越來越明顯。傳統的流水線生產方式已經不能滿足需求,這些消費新變化,汽車產業的智能化制造提供了無限商機。

“移動互聯是消費趨勢,汽車原有的功能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智能制造引領汽車產業向‘四化’前進?!?徐和誼表示,“今后大家買車不再只看外觀、配置等,智能化水平高低將決定競爭力?!?/p>

智能制造對汽車研發也帶來深刻變化。徐和誼說:“以往汽車企業研發一款新車最少需要36個月,在智能制造時代,研發周期縮短到18個月?!?/p>

智能制造帶來自主汽車產業機遇,但實現向上突破還面臨很多困難。徐和誼說:“高端技術領域創新能力不足,核心零部件體系相對薄弱,產業鏈協同發展有待優化。這些都是自主汽車產業需要解決的短板?!?/p>

自主汽車仍然在追趕的路上,前方道路盡管坎坷,但是出現了曙光。近年來幾大自主汽車企業產銷量攀升,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是主要原因。從制造到智造,我國自主汽車正在轉型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