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礦潮暗流涌動,電池新能源健康生態圈如何構建?

18日下午,前晨汽車創始人、CEO黃晨東、江蘇蔚藍鋰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鍇、江西安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徐小明、北京賽德美資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小勇、青島中科華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郅立鵬5位企業家受邀參加頭腦風暴環節,就“搶礦潮暗流涌動,電池新能源健康生態圈如何構建?”議題展開討論。

2022動力電池產業生態圈會議暨企業家峰會現場

2022動力電池產業生態圈會議暨企業家峰會現場

電池百人會-電池網11月19日訊(肖何 梁小婧 江蘇無錫報道)11月18日,據工信部網站發布的消息,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下發《關于做好鋰離子電池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穩定發展工作的通知》指出,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引導上下游企業加強對接交流,推動形成穩定高效的協同發展機制。鼓勵鋰電(電芯及電池組)生產企業、鋰電一階材料企業、鋰電二階材料企業、鋰鎳鈷等上游資源企業、鋰電回收企業、鋰電終端應用企業及系統集成、渠道分銷、物流運輸等企業深度合作,通過簽訂長單、技術合作等方式建立長效機制,引導上下游穩定預期、明確量價、保障供應、合作共贏。落實《“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等要求,完善廢舊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提高綜合利用水平。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嚴格查處鋰電產業上下游囤積居奇、哄抬價格、不正當競爭等行為,維護市場秩序。

在雙碳大背景下,電池新能源賽道已成為無可爭議的高成長高景氣賽道,然而產業鏈企業卻紛紛訴苦“掙錢難”。車企“抱怨”在給電池企業打工,電池廠說“錢讓原材料賺了”,矛頭最終指向了電池原材料漲價,但礦企也很無奈:“漲價時都來共享紅利,降價時誰來保障利潤?”面對來自鋰、鈷、鎳等原材料端的成本壓力,車企和電池企業紛紛下場搶礦,鎖定礦產資源供應。與此同時,礦企和材料企業也加緊跑馬圈地。

同日(11月18日),無錫市錫山區人民政府攜手無錫市貿促會、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中國電池網等機構合作,在江蘇省無錫市舉辦2022動力電池產業生態圈會議暨企業家峰會,國內外車企、電池廠、材料企業、回收企業、智能裝備及相關配套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話新能源產業發展,探討動力電池產業生態圈戰略新打法,實現項目精準對接。本次大會聚焦電池新能源產業前沿技術、深度介紹錫山新能源產業生態環境,促進優質項目投資落地,力爭打造國內高價值、高規格、有影響力的動力電池產業交流大會。

2022動力電池產業生態圈會議暨企業家峰會互動話題環節

2022動力電池產業生態圈會議暨企業家峰會互動話題環節

18日下午,主持人伊維經濟研究院研究部總經理、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院長吳輝,特邀嘉賓前晨汽車創始人、CEO黃晨東,江蘇蔚藍鋰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鍇,江西安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徐小明,北京賽德美資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小勇,青島中科華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郅立鵬共同參與互動話題環節,就“搶礦潮暗流涌動,電池新能源健康生態圈如何構建?”議題展開討論。電池網(微號:mybattery)節選了部分互動嘉賓精彩觀點,以饗讀者。

伊維經濟研究院研究部總經理、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院長吳輝

伊維經濟研究院研究部總經理、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院長吳輝

吳輝(主持人,伊維經濟研究院研究部總經理、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院長):剛才會議提到了,之所以討論這個話題,還是因為產業鏈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尤其是價格的上漲,對某些環節的企業造成了負面影響,對某些上游企業也賺了很多。接下來請下游的車企分享一下,上游價格上漲對車的影響有多大?

前晨汽車創始人、CEO黃晨東

前晨汽車創始人、CEO黃晨東

黃晨東:對車企來講日子很難過,因為今年下半年電池漲了約30%,電池漲價傳導給車企,車企很難把漲價壓力傳導給終端用戶,因為要傳導給終端用戶,終端用戶就去找其他品牌了。當然,其他品牌也會遇到這個問題,但是有些可能前面囤的貨比較多,還能撐的住。從車企來講,電池要漲3萬,最多是傳導1.5萬到終端用戶,不可能都傳導給用戶。我們就要考慮幾個問題,一個是像蔚來,要做電池,要有礦,要降低成本,還有是要換其他技術,比如鈉離子電池的技術,或者氫燃料電池的技術。還有一種要思考,我們把電池和車絕對的分開,車電分離,電池的漲價將來不影響終端用戶,通過這些來解決這些問題。

吳輝:我聽黃總PPT里面對未來電池成本的預測,一直是往下降的,但是隨著上游的上漲,這個下降的邏輯就不存在了,您剛才提到了,車企都來自己做電池,之前只有廣汽說要自己做電池,如果電池價格一直貴,而此前車企在產業鏈中話語權是比較強,從來沒有像現在受制于零部件供應商,下一步黃總有沒有什么思路?

黃晨東:我們要把車和電池分開,車是車的價格,電池這邊的價格是電池的價格,通過商業模式,通過其他的手段,不要讓電池的成本上漲直接反映到終端用戶。

吳輝:車電分離也是一個思路,現在原材料的價格上漲直接影響電池,陳總做電池也做了很多年,這兩年也真實的感受到電池采購價格是在上漲的,導致給客戶的價格不得不上漲,尤其是陳總主要面對工具電池,這個上漲還相對比較容易一點,是不是這樣的?

江蘇蔚藍鋰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鍇

江蘇蔚藍鋰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鍇

陳鍇:我覺得表面上看,是材料上漲,能不能轉嫁。實際上來說,我們看整個電池行業,未來最不缺的是產能問題,去年電解液利潤不錯,但是電解液的產能也不少,他缺的是什么?當時缺了磷酸鋰,未來對電池行業最大的擔憂是在產能過剩上。剛剛一個PPT說,價格上漲的時候,大家對產能的上漲是翻著倍走,我們預測產能肯定過剩,未來缺的是差異化和創新,電池這個行業究竟是一個大宗商品,還是一個科技企業?我們都希望我們的電池企業、材料企業都是技術創新企業,但實際上,如果能夠把這種大宗商品的屬性轉成科技創新的差異化屬性,那么有鈉離子的創新,有更好的高電壓的創新,我覺得材料成本的上升也會得到極大的環節。

吳輝:到碳酸鋰這個環節,涉及到一個資源,比如碳酸鋰加工產能遠遠過剩,但是你有產能沒有礦石的時候,用產能解釋就走不通了,比如六氟磷酸鋰價格掉不下去了,這個用產能解釋,在資源這個環節就會有點不一樣。

陳鍇:產能的話,像礦缺的時候,有些廠家的產能是無效產能,還是導致有效產能太低了,本質還是市場經濟的供需關系。

吳輝:陳總說到碳酸鋰價格上漲的時候,需求會放大,以前買碳酸鋰的可能是正極材料企業,現在一旦碳酸鋰價格上漲,正極材料要買碳酸鋰,電池企業直接買碳酸鋰,車企也買碳酸鋰,相當于需求被乘以了三倍,這個需求可能是被放大的,實際上會進一步加劇整個供應的緊張,其實有可能是一個假象。陳總主要是以數碼或者是非汽車用的電池,那么徐總這邊,主要是做汽車和儲能用的大電池,這塊面臨著實際問題,就是下游的車企,你要和他談廠家,不像非車企這么容易,要怎么消耗這個上游成本的上漲呢?

江西安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徐小明

江西安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徐小明

徐小明:剛剛黃總說的,我們電池廠連一半都沒有轉嫁給主機廠,漲價以后主流電池廠毛利潤直接降到十幾,這么低的毛利率對于主機廠做電池,是不劃算的。另外,這個傳導的過程,電池廠還是盡了很大的努力,自己消化吸收了這個成本。漲價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市場原因,2020年電動汽車的銷量是110萬輛,于秘書長預測今年銷量接近700萬輛,兩年時間6倍的增長,上游沒有準備,擴產也來不及,在市場經濟情況下肯定有一個漲價消化的過程。本身大體來說是正常的,但是也有可能囤積炒作的可能。

吳輝:徐總提到供需的錯配,最近傳言,下游電池廠減產,導致上游的碳酸鋰期貨掉下來了,我覺得碳酸鋰的價格,如果要降的話,應該是很快速的降,不會慢慢的降,因為這個虛高是有很大的水份。關于怎么破這個局的問題,趙總身處電池回收領域,從回收的角度,您認為什么時候我們的電池回收可以承擔起把鋰價格拉下來的重任。

北京賽德美資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小勇

北京賽德美資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小勇

趙小勇:這個要拉下來,短時間靠回收是比較困難的,目前回收只能做一個輔助作用。剛才有嘉賓也提到,回收也好,鈉離子電池也好,開采量的增多等等,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加到一起以后,材料價格一定會下來。沒有永遠漲價的材料,我們做電池也很多年了,這兩年鋰電池反饋稍微多一點,其實鎳之前也漲過也跌過,漲高的時候,跌到一萬美金以下也有很多年,漲到兩萬美金就是因為動力電池起來以后,借著這個風才起來的。鈷前兩年也是這樣,他們并不希望漲的太高,漲的太高也不好。我們現在做鋰的企業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大家都還想多賺錢,真正這樣的話,鈉離子加快了進度,包括回收也加快進度,以后肯定會下去的,我們相信,掉到30萬以下,掉到10萬以下,都有可能?,F在很多做冶煉的企業,做回收的企業,我們都說要謹慎,因為很多都按照50萬、60萬做的設計,萬一要到十萬以下,大家還有錢賺嗎,可能面臨行業的崩盤,從材料到電池,很多是過剩的,也浪費了資源,還不如集中資源補一些短板。當然說到回收這塊,真正回收要起到比較大的調節作用,要到2030年,那時候占到30%到40%以上,這個階段,對于價格的左右作用可能才會增強,目前還只是有一個輔助作用,適當的緩和的作用,現在靠回收立馬解決這個碳酸鋰,包括材料比較高的價格問題,相對是比較困難的。

舉例來說,2020年上半年,磷酸鐵鋰的廢電池2千塊錢一噸,到現在是3萬多一噸,也收不到,市面上接近4萬一噸了,也漲了十幾倍,跟碳酸鋰的價格,從4萬多漲到60萬也差不多,現在回收企業也很困難。除非早期,前兩年有囤貨了,現在基本也沒囤貨了,目前要收貨,都不敢大規模的收,萬一收了以后跌下去怎么辦。產業發展有均衡的問題,需要大家綜合考量,我們相信,這個價格一定會下來。

吳輝:趙總提到,回收要對鋰價產生實質影響,要到2030年,這個時間有點長,還需要7年時間,還要靠我們自己消耗碳酸鋰的價格上漲。剛才講的主要是鋰的上漲,郅總,隔膜價格一直不漲,2009年是十幾塊錢一平米,到現在1塊錢了,隔膜在里面的占比還越來越小了,尤其是銅箔也上漲,鋰電池的幾個材料,銅箔占比比隔膜還高,隔膜行業為電池的成本下降是作出了比較大的貢獻,其他材料都漲,隔膜不漲,您給我們講講。

青島中科華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郅立鵬

青島中科華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郅立鵬

郅立鵬:我們是做鋰電池隔膜的,原來是從隔膜裝備逐步做到隔膜,而且現在我們也有一款產品成功應用在動力電池了。剛才大家說的鋰礦,我以前沒關注,我從一個局外人說說我的觀點,第一,是自然界的供給跟我們需求不平衡,還說是人為之間博弈的不平衡,還是國家博弈的不平衡,我們要把他分為三個層面。實際上我們現在如果鋰電池漲的過高,對整個行業是傷害的。我們現在買鋰電池新能源汽車并不是特別的剛需,現在大家認為駕駛感受好,使用成本低等,如果你的價格再上漲,尤其是今年,從去年到今年油價的上漲,對鋰電池的推進有很大作用。經歷過2020年的疫情,我三個月做了口罩機,這個就是把中國一個產業三年和五年壓縮到一百天,人在面對利益的時候,就有這種需求的放大,當初你做一個激光切割下料板,一看做口罩機的,都比普通產品貴五到十倍。

就像剛才陳總講的,我們這個能源行業,到底是一個技術創造帶來的社會改變,還是資源的占有,或者囤積變成了財富的創造。我們應該把這個分析清楚,如果確實資源就是有限,那我們就應該及早的尋找其他路線發展。大家都要戴著幾十克拉的鉆石,世界就那么一點鉆石。我們要從這個層面考慮。還有,我們鋰電到多少的時候,新能源車就失去了競爭優勢,如果漲到70萬,市場還可以接受,那么就無所謂。

第二個層面,大家不用擔心,這個行業出現這樣的情況,是一個必然的,如果這個行業現在供應都很萎靡才不正常,因為快速的增長,50%的產業,還是不成熟的情況下,出現這些危機是必然的,而不出現這些危機才是偶然的。而且我認為,這個過程中,各種短缺會促進技術的發展,包括剛才所說的電池隔膜,我們原來覺得這個里面含金量,或者說到今天為止,隔膜依然是電池產業里面投入產出比最低的,電池基本1GW是十個億,而隔膜是1.5到2個億,相對來說毛利更高一些,為什么這幾年沒漲,它是一個技術創新,資本驅動,隔膜的需求量不會引起上游的需求,在里面占到千分之一,這幾年是通過技術創新,成本會下降。我們現在的競爭只是說利益在誰之間切割多少,如果切割到最后,大家都沒有可切割的話,這個行業就會發生一些變化。

吳輝:好的,郅總是站在局外,還是有影響的,講了以后電池貴了,隔膜就用少了。

回到今天的主題,大家說一下如何構建生態圈,這個價格的波動無外乎幾個方面,第一是有資本實力的,比如蜂巢能源自己搞礦,有這個能力把上下游都搞了,第二是和上下游合作,簽一些長協議,或者做一些小股份的投資,就是各種各樣的形式構建生態圈。我們今天在場的幾位嘉賓,都是代表不同類型的企業,在自己的角度可以給我們描述一下,我們如何構建這個生態圈,或者說建議怎么構建這個生態圈,簡短的說一下。

黃晨東:我覺得首先新能源汽車肯定會做下去,如果鋰的供應不足,只是鋰電池可能沒有市場,但是會有其他的。電池更有點類似化工行業,電池就是前面是鋰資源,可以做成一大堆的不同產品??倳挟a品出來,滿足車的要求。從車企來講,我肯定是要尋找一個合適車子用的,有一定競爭力的,有價格上競爭力的產品,我一方面當然要建議建立起聯盟,通過這個聯盟把價格能鎖住,至少在一定階段。另一方面要尋找一些新的創新技術,使得這個車將來有能源可用,而且有一定的競爭力。

陳鍇:我覺得任何一個環節,其實都有三個屬性,一個屬性是資源屬性,除了半導體芯片以外,都有這個資源屬性。第二個屬性是大宗制造的產能屬性,你做的我做的都一樣。第三個屬性是科技屬性,和差異化屬性。每個企業的基因基本上就把這個事兒,和他所具備的資本,有的企業有這個實力,就會投資礦,有的企業善于制造,賭性也大,中國從太陽能電池片到我們公司還有另外一個行業,OLED芯片,包括我們鉛酸電池,都是最終干掉了90%的企業,產能這個事兒盡管有人投,鉛酸我了解的不透,聽說最高的時候是3千家企業,現在不到3百家。第三個屬性,其實是技術屬性和差異化屬性,我覺得第一是從我們基因來看,前兩者都是沒這個實力和本事,也看過其他行業最后災難性的后果,我今天多投了產能,不只是我有問題,其實大家都有問題。第二個,我們為整個行業著想的話,差異化和科技進步是永遠做不完的事。我路上和于總談,站在協會上,應該呼吁這個事兒,大家都往科技和差異化走,少走扎堆,搞產能去,這是我的觀點。

徐小明:我昨天拜訪了一個乘用車的客戶,之前我們溝通的不多,我們拿了一套方案,溝通下來以后,什么結果呢,他們是做換電的,他說追求兩點,第一,能量效率,以前主機廠客戶沒有提過,充進去多少能量,放出來多少能量,他說我這個后面要做儲能;第二關注壽命,對于實際的裝電量可以低一點,和現在的產品一樣。我接著陳總講,對于我們整個產業鏈所有企業,還是要差異化,如果大家一頭都奔到紅海里面比殺價格,這就沒有意義。在差異化過程中,每個企業都可以找準自己,我可以給我的客戶創造什么樣的價值,這個是大家應該最最重要的。你可能規模體量,包括沒有那么強的資本實力,不代表你不能給客戶創造價值,我們要給客戶創造更多價值是我們作為這個產業里面每一個企業最大的追求,這樣會形成一個比較健康的生態鏈。

趙小勇:我們剛剛講了差異化,我們做的物理化技術特點就是環保,我們這幾年技術相對成熟了,資本上也能夠到位,這兩三年我們會快速的在新能源主要城市,省級城市和經濟發達城市布局,這樣我們就可以跟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做到就近拆解就地服務,通過這個快速布局,把上游的企業拉進來,成為我們在地方工廠的股東,這樣既可以保證一部分的穩定貨源,也可以把這些電池修復以后再供給他們,他們用于儲能或者是小動力方面使用,解決他們一部分的問題。這對我們來講,可以快速的把生態圈建起來,同時把差異化的事情也更好的體現出來。

郅立鵬:我覺得這個行業是兩個,一個是技術創新,就是剛才講的差異化一定是根本,比如隔膜的老大恩捷,我們如果做隔膜和它一樣,就沒有任何發展,都是重復建設。大家可以在各自細分領域里面進行一些創新,這樣競爭是良性的,會促進行業的發展,而如果重復建設的話,競爭是惡性的。第二點,這個行業過熱,政府的呼喚,資本的助推,有時候很多人講也不想上這么多產能,但是又有一種恐懼,你不上,你看別人的公告。這個過程中,還是以技術創新、差異化為根,同時能利用資本為輔助,快速發展。最后這個行業一定會越做越好,而且通過市場機制,鋰價的上漲會助推多樣化,不是壞事,一定會助推多樣化。再過三年,鋰礦真的不夠電池用,那另當別論。

吳輝:總結來看,各位企業家都提到了,要想降本,最重要是技術創新、差異化的產品,因為所有的成本降低,技術創新是最長久的,可以把成本降下來的,鋰礦貴可以不用。另外,產業的健康發展還是需要加大對技術的研發,對下一代產品的開發,不然真的就成為代工企業,上游漲就跟著漲,這就沒有意義了。

(以上觀點根據論壇現場速記整理,未經發言者本人審閱。)